2012年3月31日 星期六

[一睹昔日明星的豐采及歌唱]

一睹昔日明星的豐采及歌唱
 
拜科學發達之賜

竟然可以享受到一甲子以前流行的歌曲

而且歌聲都是原唱者

老歌的詞句真是優美

不知不覺跌入年少時無憂無慮

青春活躍的意境裡 是多麼甜蜜快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aebrT_HFrA&feature=related_
 
裡面有早期的影星周璇、葛蘭、葉楓、林黛等的影片演出片段.
..還有許多知名歌星的演唱,如李香蘭白光、美黛、青山、
謝雷、楊燕、蔡琴...都是影音檔,不但可看到影片的片段、
還可欣賞歌舞的表演,大家只要點按下列的網址,就可開啟檔案
,一個檔案播完後會有其它檔案的選項出現,只要點選後稍待一
會兒,就會繼續連線播放的,如果各位的電腦功能夠強,螢幕畫
面有17吋以上者,不妨以全螢幕方式來觀賞,將會有另一種不同
的視聽效果喲!

大家利用空閒時、可慢慢欣賞吧!


< FONT color=black face=Arial>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六種水果男人不可不吃]

六種水果男人不可不吃
 
現代男人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擁有健康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與工作成效。
其實只要注意日常飲食,多吃一些有益的食物,​想做健康的男人並不困難。因此,​在這裡就推薦幾種對男性朋友健康有幫助的水果。
因為男人需要健康,​有時候飲食上的調理比服用任何藥物都要來得有效果喔!
 
一、1個蘋果護心
男人患冠心病的機率是女人的3倍之多。
荷蘭科學家發現,每天吃1個蘋果就可將冠心病的得病率減少50%​。
如果每週安排一天作為“蘋果日”,這一天只吃400克蘋果,一般​經過
5個“蘋果日”便可遠離冠心病。
 
二、2個橘子護胃防癌
男人的胃比女人的胃使用率要高得多,患胃癌的機率也高。澳大利亞​醫學
專家研究發現,每天吃兩個柑橘類水果,便可使胃癌的風險降低​50%
 
三、3個西瓜相當於1粒“威哥哥”
西瓜中大量的瓜氨酸具有與“威哥哥”類似的藥理作用。多吃西瓜對​男性
有益,但是腸胃不好的男性朋友就要節制一下,​因為西瓜是寒性食物,吃
多了會對腸胃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晚上。
 
四、10顆葡萄阻擊中風
男人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機率比女人大。
只要堅持每天吃10顆葡萄,最好不要去皮,​便可將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降
低。
 
五、20顆櫻桃對抗關節炎
經常在戶外奔走的男人容易得關節炎。
經常吃櫻桃或飲用櫻桃果汁,便可預防關節炎。
每天吃20個帶有酸味的櫻桃,就能基本上控制關節炎引起的疼痛。
 
六、50克南瓜子保護前列腺
攝護腺(前列腺)是中年男人的一個重災區。
每天堅持吃1把南瓜子(50克左右)就可盡量避免受它的騷擾。*

[雙人體操舞,精采!!!]

雙人體操舞,精采
 
值得欣賞的舞蹈 
 
   那種默契與力道~  真是高難度!
 
 Duo MainTenanT 雙人體操舞,精采!!!

2012年3月28日 星期三

[活過九十歲的人有十九項共同特徵]

活過九十歲的人有十九項共同特徵

美國老人學家雜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長壽。然而就是再注重飲食健康和運動健身,也很少有人能保證自己可以健康到老。
近日,美國紐約醫學院精神醫學專家在美國老人學家雜誌上的文章指出,在追蹤調查了近百名九十歲老人的生活狀況後,他們發現,活過九十歲的人通常有以下共同特徵:

1.很少去看病,很少住在養老院。

2.
在中年時未患過重大疾病。


3.
沒有患老年癡呆症。


4.
生理上具有的特徵: 身材中等(平均身高男性為171厘米,女性157厘米)體重不過重或過輕,而且變化小。肌肉張力佳,皮膚有彈性, 握力佳,晚年仍經常運動。


5.
理解力強,對於時事相當感興趣記憶力好。


6.
無憂無慮。獨立自主。


7.
大多數人在65歲左右退休。


8.
通常在五六十歲時會出現憂鬱的情緒,但不久後他們都能開始新的生活。


9.
懂得享受生活(有適當規律伴侶和性生活及運動),個性樂觀且有幽默感,容易感到喜悅。生活中充滿著冒險經歷。能夠在別人認為不利的情形中,看到美好的一面。


10.
適應能力強,雖然他們之中有許多人懷念童年時光,但沒有人希望回到過去,多喜歡生活在多變的現在。


11.
不會全神貫注在死亡的問題上。


12.
每天過著知足的日子。


13.
有廣泛的宗教信仰,但對宗教不會過度狂熱


14.
吃飯不多,但樂意嘗試新的食物。飲食注重多樣性,蛋百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


15.
都有早起的習慣,平均睡眠時間為6--7小時。


16.
喝酒都是小酌淺嚐,極少人會飲酒過度。


17.
不抽煙者居多,有些人抽煙但抽不多,還有些人歡喜抽煙斗。


18.
一生中吃的藥很少,甚至比有些人一周的藥物用量還少。


19.
多數人有喝咖啡的習慣。


祝福長命百歲~~

[人生到頭來終究要獨自面對!] 1.

人生到頭來終究要獨自面對! 1.

結婚也好,不結婚也罷,無論是誰,最後都是一個人!

現今大多只生養一、兩個孩子的情況下,孩子們因升學、就業等因素,終究會離家獨立,而有的孩子則成了單身寄生族,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宛如房東與房客。

這些女性恢復單身生活後,就不用再當個為了準備飯菜 .而匆忙趕回家的『灰姑娘』。長久以來,她們一直扮演著每到傍晚時分.就得回家準備晚餐的母親或妻子角色,現在就算毫無顧忌地通宵夜遊,也沒有人會說閒話。

子孫承歡膝下才有幸福晚年? 一般高齡者的生活方式中,夫婦倆都還健在的家庭便同住照應;若配偶需要照護,則另一半會負起照護之責,待配偶過世再搬去與孩子同住。

若高齡八十還得照顧另一半,此時孩子也已年過五十,多已離開父母、成家立業,日後若選擇和孩子同住,勢必得離開熟悉的居住環境。

因為仍須工作的孩子無法離開現在所住的環境,且若與兒子夫婦同住,孫子已長大成人,媳婦早已是當家女主人,所以,搬進兒子家,勢必一切都得按照這裡的規矩來生活。

活到一把年紀,失去熟悉的生活環境與朋友,勉強自己適應陌生環境,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還可能需要他人照護,像是他人眼中的『麻煩製造機』,又有何幸福可言?

事實上,一項高齡者的幸福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日後才搬去和子女同住的年長者,在幸福滿意度上,明顯要比一開始就和子女同住或是單身的銀髮族來得低。

現今社會早已不時興所謂的『子孫滿堂才有幸福晚年』的觀念,八十歲老人諷刺道,讓三十幾歲的孫子坐在大腿上,只會讓大腿骨折。

『老爸、老媽,搬過來和我們一起住吧。』面對兒女這種『甜蜜的謊言』,年長者可以很乾脆地回答:『謝謝,很高興你有這份孝心,但我還是想留在這裡。』

不管父母還是子女,誰都不願意當『壞人』。與其搬去與子女同住後,才發現子女負擔不了照護之責,最後只能遷往老人照護中心之類的設施,還不如始終住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安度餘生。

誰說一個人住一定很寂寞………????...........續

[人生到頭來終究要獨自面對!] 2.

人生到頭來終究要獨自面對! 2.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就是隨心所欲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想獨處就獨處,想兩人相處就找個伴,想過團體生活就找大家熱鬧一下。

我曾提及,覺得高齡者獨居生活『一定很寂寞』的想法,實在可笑。

因為獨自生活的高齡者,其實都頗能耐得住寂寞。擅於過獨居生活者,不僅懂得享受獨處的樂趣,也能保有不錯的人際關係,因為他們明白獨居生活不會只有快樂,難免也會不安。

反觀生活始終圍繞著家人的人,一旦家人離開身旁,往往就真的變成孤單一人,在有獨居經驗的人看來,這是因為他們不擅和家人以外的人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緣故。

有人認為無須刻意經營的友情,才是真正的友情;不管多久沒見面,相聚時仍一如往常,才是真正的知交。若是自幼相處的青梅竹馬,也許有此可能,但對於『好幾年沒聯絡』的朋友關係,似乎也不好意思勉強稱對方是『朋友』。

其實,需要時陪伴在自己身旁,給予支持、安慰、分享經驗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人際關係是需要努力維繫經營的。

家人總有離去的一天,工作和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邊,而陪伴自己走完人生旅程的多半是朋友。因此,沒有家人的單身者,可以將自己的時間與精力用來結交朋友、經營人際關係。

因為同事是職場上的潛在敵手,也是會對你有所評價的人,因此最好還是選擇在和自己的工作毫無利害關係的領域拓展人際關係,既不會因利傷情,相處起來也坦率自然。

這其實並不難,例如參加社團或義工活動,就能認識來自各行各業、與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的人,共同分享輕鬆時光。

[人生到頭來終究要獨自面對!] 3

人生到頭來終究要獨自面對! 3

暮年生活觀

1.   不再為家人工作而煩惱、能好好享受人生的基本條 件,
      就是有一處『專屬自己』的住所。

2.廣結善緣,多認識生活方式不同、和工作無利害關係的朋友,相處起來也比較坦率自然。

 3.  長壽的單身者,對於權勢和地位都已看淡,也就沒有拘泥於世俗人情的必要。

4.  高齡者還是不要依賴投資,安心地採取較為平穩的資產管理方式為佳。

5.  名下的房子就是自己的房子,沒必要留給子孫。

6.  接受照護時,最麻煩的就是無謂的客氣和羞恥心,身體和心理的忍耐都毫無好處。

7.  孤獨是單身者的重要伴侶,與其一味逃避它,不如試著學習面對。

8. 預立遺囑,並且找到能確實代為執行的人,這樣就能有效活用身後的遺款。

9.無須害怕獨自面對死亡,但必須做好能讓別人及早發現並方便處理的準備。

作者:上野千鶴子
一九四八年生,
現任東京大學研究所
人文社會學系研究所教授,
主要研究領域為女性學、性別學。

謝謝觀賞! 祝您平安愉快!
Y.T.Tsai

2012年3月27日 星期二

[水是最好的藥]1 (美)F. 巴特曼博士

[水是最好的藥] (美)F. 巴特曼博士 F.BATMANGHELID

前言  
本書還詳細介紹了如何喝水方法:喝水,不是喝茶、一天喝2~ 3升的水、分多次喝、不是等到口渴時喝水、喝水時要加點鹽、儘量喝自來水,而不是碳酸飲料和咖啡。
《水是最好的藥》和《水這樣喝能治病》已被翻譯成16種語言,暢銷全球,到幾百家電視臺演講,本書僅在美國就已印了35次。他難怪有人將這本書與《聖經》相提並論。
為了讓普通人,特別是需要從本書獲得解除自己慢性病痛的老年人能理解,作者簡化了原著,由32萬字簡化為2.3萬字,不去深究哪些深奧理論和生僻的醫學術語,只是側重其運用方法和效果。
這是另類醫學理論,是與現代的醫療學說是離經叛道的,我沒有本事判斷其中有多少正確,多少謬誤,哪些是有意誇大?但本書提出的問題關係著你的健康,甚至生命。

而且,我國當前的醫與藥都以贏利為導向的現實裏,現有的醫療與醫藥體系中的既得利益者是否可能有意無意掩蓋了某些真理?

作者單用水就可以治療許多困擾我們老年人的慢性病,又不花錢,是否值得我們讀一讀,想一想你知道僅僅用水就可以治癒許多慢性疾病嗎?

我們對身體外面的水瞭解得很多,但對身體內的水卻知之甚少。如果我們瞭解了水在身體內的具體運行情況,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本文作者巴特曼博士是亞力山大·佛萊明 -- 盤尼西林發現者和諾貝爾獎得主的學生,他將畢生精力致力於研究水的治療作用。
他不用藥,僅用水,就治癒了3000多名患者。
本書總結了作者幾十年的研究成果。

他發現水可以治療:

l        心臟病和中風,因為水能稀釋血液,有效地預防心腦血管阻塞;

l        骨質疏鬆症,因為水能使成長過程中的骨骼變得更加堅固;

l        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為水能夠將氧輸送進細胞,而癌細胞具有厭氧的特徵;

l        高血壓,因為水是最好的天然利尿劑;

l        糖尿病,因為水能夠增加身體內色氨酸的含量;  

l        失眠,因為水能夠產生天然的睡眠調節物質——褪黑激素;

l        抑鬱症,因為水能使身體以天然的方式增加血清素的供應和試一試呢!
                            
()新的醫學理念
1,前言
現代人,包括大多數的醫生不明白水在人體中的作用有多麼重要。

藥物可以緩解病情,卻治不好人體的衰老性疾病。

同時,人們很少去思考如下問題:

l        水進入身體後是怎樣運行的?
l        水在身體內究竟起著怎樣至關重要的作用?
l        身體缺水還有沒有其他的信號和表徵?

    如果我們瞭解了水在身體內的具體運行情況,我們就會恍然大悟,許許多多疾病的病因僅僅是身體缺水。

身體缺水造成了水代謝功能紊亂,生理紊亂最終又導致了諸多疾病的產生;而治療這些疾病的方法簡單得令你難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夠多的水。

[水是最好的藥]2

[水是最好的藥]2
2,水是生命之源
人之所以能在陸地上成長,也是因為身體內有一整套完善的儲水系統。

這個系統在人體內儲備了大量的水,約占體重的75%。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暫時的缺水。

同時,人體內還有一個乾旱管理機制:在人體缺水時,嚴格分配體內儲備的水,並讓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輸送的養分。

水的分配中,大腦處於絕對優先的地位。

大腦占人體重量的150,卻接收了全部血液迴圈的18%一20%,水的比例也與之相同。

身體缺水時,乾旱管理機制首先要保證重要器官,於是,別的器官的水分就會不足。

這時,它們就會發出報警信號,表明某個局部缺水。

作者從醫多年,經常碰到這種情況:明明是身體缺水發出的信號,急需補充水,但人們卻用化學藥品對付這些缺水信號。

更不幸的是,這個錯誤還會持續,身體的病狀逐漸發展,脫水症越來越複雜,用藥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病人死了。
這時,誰都說不清楚他究竟是病死的還是渴死的。

這是新的認知模式和新的科學理念,當然要挑戰現代醫學,得到廣泛認同不容易!

[水是最好的藥]3

[水是最好的藥]
3.離經叛道的新理念

人體是由25%的幹物質(溶質)75%的水(溶劑)構成的。

今天的科學認為,人體是裝滿了各種不同性質的固體物質,水只不過是無足輕重的填充材料和運輸工具。

而且,只有溶質(也就是溶於血液的物質,或血液攜帶的物質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調節人體的各種活動,調節人體對水分(溶劑)的吸納。

這樣的錯誤認識使得醫學研究時全都盯著一個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質、先用化驗來查找病因,再尋找化學品中和或改變這些溶質

須知,除了用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外,所有治療方法都是為了減輕患者的症狀,都是治標不治本。

有關人體的科學新理念和新思維能使普通人成為自己的保健醫生。

溶劑,即水,有調節體內功能的作用,還能調節溶解於其中的溶質(固體物質)

人體內的水代謝一旦紊亂(溶劑紊亂),就會發出各種信號,表明系統功能出了問題,水的供給與分配出了問題。

人體大約由75%的水和25%的固體物質構成。

據說[大腦]組織的85%都是水,而且,大腦對脫水或水分不足的狀態極為敏感。

大腦總是浸泡在含有鹽分的腦脊髓液體中。

身體裏的水被視為溶劑,水中溶解的固體物質被稱為溶質。

作者曾對3000多名消化道潰瘍患者做過臨床觀察,只用水治病,就能治癒。

身體缺水的惟一補救辦法就是供水,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本書各章節都引用了一些例證,以便讓心存疑慮者明白:水是天然的保健良藥,能夠解決多種健康問題。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特別是,進入成年後,渴的感覺會逐漸衰退,我們的身體內的水分會越來越少。

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內細胞的含水量也會逐漸減少,細胞內的含水量與細胞外含水量之比從11減少至大約0.81,也就說是進入老齡後,每十年身體內喪失 3升以上的水。

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們飲水是為了滿足細胞的功能需求,飲水量的減少會影響細胞的活力。

結果,慢性脫水就會引發一系列症狀。

如果不明白這些症狀是人體脫水發出的緊急信號,就會把它們誤認為是別的疾病。

直到今天,人們還是沒有弄明白這個問題,把身體對水的渴求誤認為是別的疾病,用化學藥物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