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3/4失智患者 錯過治療黃金期 ]

3/4失智患者 錯過治療黃金期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2011.09.14 05:12 am

失智症宜早期治療 / 詹建富

失智症患者王伯伯表演吹口琴,展現多運動、多動腦、多社交互動的治療成果。
記者胡經周/攝影

九月是國際失智症月,台灣失智症協會昨與全球七十六個國家同步發表「全球失智症報告」,協會理事長邱銘章指出,台灣估計有[16到18萬]名失智症患者,但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失智者僅[3萬]多人,換言之,逾四分之三病人未被確診及積極治療。

邱銘章指出,今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最重要的訴求,是失智症的早期診斷及介入治療,具有明顯效益,不但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且能減輕家屬照顧壓力;換言之,失智症防治必須「贏在起跑點」,才能延緩病情惡化。

邱銘章表示,根據研究,即便在高所得的歐美國家,至少有一半失智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同樣的,在台灣也有許多民眾有錯誤觀念:例如出現[記憶障礙是老化的正常現象],或以為失智症無法挽回、乾脆放棄治療等。

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他曾針對該院六百多名經評估為失智的老人,再對照家屬的認知,發現約有四分之三家庭不知家中長輩罹患失智症。

邱銘章強調,失智症應及早診斷,讓患者接受藥物及非藥物治療,可以[延緩退化]程度。

他以台大醫院記憶門診過去十年來所追蹤的四百廿二名個案發現,在疾病愈早期(輕度)接受治療者、愈多參與社會活動者,其認知功能退化程度越慢,甚至有患者維持十年沒有明顯惡化。

今年八十七歲的王伯伯,就是較為正向的個案。他的太太王傅女士表示,兩年前先生確診輕度失智,一度非常恐慌,後來看到聯合報有關失智症有黃金治療期的報導,於是安排先生參加協會的「瑞智學堂」,現在王伯伯會吹口琴、畫畫,透過音樂及藝術治療,讓老人家可自娛娛人,病情也在控制當中。.......繼續閱讀》‧



相 關 新 聞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