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秋季養生》[防燥邪 調養方重辛涼甘潤、化痰]3.

首頁 » 專題報導 » 養生專題
《秋季養生》防燥邪 調養方重辛涼甘潤、化痰 3.
◎記者李叔霖/專題報導 2011/09/03

傳統中醫有所謂[外淫六邪]的說法,其中之一就是[燥邪],署立豐原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盈瀅表示,外淫六邪包括[風、寒、暑、濕、燥、火],正常情況不會有外邪的問題,但在異常環境下,外在環境就會出現六邪,當人體受到外邪侵犯時,就很容易生病,因此,入秋後常有秋燥,這時候就應慎防燥邪傷身,中醫可以辛涼甘潤、化痰潤燥等方式來調養身子。

張盈瀅醫師舉例指出,燥邪容易誘發各種乾燥症狀,譬如[呼吸毛病]、[各種皮膚炎]、[腸胃炎]及[心血管疾病]。

因此,為順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養生原則,秋季特別要注意「滋陰潤肺」,也就是說要多喝開水,多吃補氣養陰的食物或調補的中藥材,像是[西洋參]、[麥門冬]、[生地]、[玉竹]、[百合]、[沙參]等。

原則上,[秋燥咳嗽]還分為溫燥、涼燥兩種。

[溫燥]的主要症狀為[咳嗽少痰]、[咽乾]不舒服、[鼻子乾燥]、[口乾]、[手腳心]發熱等,如果民眾出現這些症狀,中醫治療宜辛涼甘潤,適合使用中藥為[桑葉、玉竹、杏仁、沙參、貝母]等中藥材.

[涼燥]的主要症狀有[乾咳痰少],[咽乾]、[嘴唇乾燥]、[鼻塞]、[怕冷]、[頭痛]等,如果民眾出現這些症狀,中醫治療宜化痰潤燥,適合使用中藥為[半夏、陳皮、紫蘇、杏仁]等中藥材。秋燥是自然界變化和人體互相作用所致,因此,預防的方法主要是[精神穩定、飲食調整]。

精神方面,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不要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或心神不寧,白天宜以平常所好的事物,隨意玩樂,積極去參加一些有益而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藉此有助於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若受燥邪所傷,應盡早就醫診治,以中藥處方來調養身體。

運動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張盈瀅表示,民眾可以趁秋天時加強鍛煉身體,以便調整人體陰陽,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例如健身操、跳舞、練氣功、吐納健身等都有助於增強肺臟的生理功能,有助於補益肺氣。

張盈瀅醫師指出,以吐納建身來說,這是一種很簡單的[養生法],民眾可以將兩唇微後收,上下牙齒相合而不接觸,舌尖插牙齒上下之縫,微出,然後雙腿自然站立,輕輕吸氣、呼氣,之後兩手掌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一直到跟雙乳平行,然後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接著左右展臂寬胸推掌有如鳥張翼般。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於體側,重複六次以調整氣息。

這種功法也可採用坐式練習,具體做法是在清晨時,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三十六次,再用舌頭在口中攪動,等[口中津液盈滿],分三次咽下,並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

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息從口中慢慢呼出,呼氣時不要出聲,如此反復做三十次。

這些吐納的方式,有保肺健身的好處。

張盈瀅醫師進一步指出,健身操、跳舞、練氣功也是不錯的秋季養生運動,這些運動都很適合在秋季進行,但不管是哪一種運動或活動,最好是在空氣清新的環境下進行比較好,或是在公園、綠地等處運動,唯有這樣才能在良好的外在環境之下,補益人體肺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