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主題失智:明日的記憶 ](3)

主題失智:明日的記憶(3)
成大醫院神經部行為神經科主任‧熱蘭遮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白明奇醫師

在台灣,每20個老人就有一個失智,如果把65歲以下的人也算進來,台灣的失智人口將近有15萬、或者更多,這麼常見的疾病狀態,社會大眾卻不甚了解。


熱蘭遮城觀點

去年底,社團法人台南市熱蘭遮失智症協會成立三週年,這是台灣第一個地方性的失智症病友團體,我以理事長的身分致詞。當天的早報恰好刊登向來關懷弱勢團體的李家同教授的文章,該文提到[敘利亞小鎮教堂的故事],我藉機表達協會願意當病人的後盾,就像太陽下山時,回頭看,迷途的旅者始終可以看到教堂的燈光,即使是微弱的光。

[把人當作人]

原來這盞燈已經被點燃、延續了數個世紀,但是連教堂的神父都忘了點燈的緣由。然後,為了強調醫學人文,我又為人文下了一個易懂的定義:把人當作人。想不到這一個簡單五個字的解釋,竟然感動了當天前來觀禮的政府官員及民意代表。

2007年秋天,我在成大醫學院開了國內首創的失智症學(Dementiology)這門課,對失智症做了全方位的介紹,選修學生多來自本校行為醫學研究所與老年學研究所,我要同學選看一部與失智症的電影,從報告書中可以看得出來,大家確實從中得到東西。


讀者們一定不相信,到今天,台灣還有許多醫護人員仍舊相信失智症是年老必然的正常現象,甚至連他們的父母到了中度失智,都未曾就醫施藥,這對這些醫師的失智病人及其家屬是否公平?

結語

未來幾年的台灣,失智症一直會是個社會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思考,如何來解決失智症帶來種種問題,病人與醫師、甚至是社會都將會是輸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