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2日 星期五

[C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 ]2.


C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2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高嘉宏醫師
台灣約有40萬人感染C型肝炎

....................................
C型肝炎檢查出有抗體時

C型肝炎的傳染途徑雖與B型肝炎類似,但因病毒不同,C型肝炎患者在接受治療後,有較高痊癒的機會,而且也能降低罹患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因此建議C型肝炎高危險群應積極接受肝炎病毒篩檢,並定期追蹤和治療。  

 如同B型肝炎,診斷C肝必須仰賴抽血檢查,透過血清標記顯示的抗體〔(IgG Anti-HCV(EIA)〕之有無及病毒量(HCV RNA)之存在,以鑑別診斷是否罹患C型肝炎。  

但C型肝炎很特別的一點就是,當血清標記檢查出有抗體時,並不表示身體有了保護力,反而顯示自己曾經感染過C型肝炎病毒一段時間、甚至是現在仍處於感染狀態,且成為終身C型肝炎患者;反觀血中若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則代表不會再受到B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免於B型肝炎之危機。 

 另外,若是要確診是否為慢性C型肝炎,就必須藉由肝臟組織切片之病理檢查,以了解患者肝臟發炎或肝纖維化的程度,並依照病毒基因型、病毒量和治療中之病毒動力學規劃合適的治療計畫;並在治療結束後半年再做抽血及病毒學檢查,以觀察治療的有效性。

通常慢性C肝的患者,其血液的GPT數值呈現高低起伏的狀態,不過起伏不會太大,多是在正常值的10倍以內;如果沒有接受治療,就會增加罹患肝癌的機會。也由於其GPT數值較不規律,因此當治療後監測出GPT或GPT數值回復正常,先不要過於開心,仍需定期檢驗,以免數值再次回升而不自知,錯失治療的時機。 

 哪些C型肝炎患者罹患肝癌風險高?

值得慶幸的是,除了之前談過的B型肝炎罹患肝癌風險預測外,今年(2012年)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教授也在亞太肝臟研究學會(APASL)上發表了C型肝炎罹患肝癌的風險預測模式,幫助醫師及早思考更合宜的治療方針,以延緩甚至阻止肝癌的侵襲。  

陳建仁教授經過10年長期追蹤台灣本土1,095名慢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發現C肝患者能透過年齡、肝功能指數、C肝病毒濃度、病毒基因型、肝硬化等指標,推算出未來10年和15年罹患肝癌的機率。  

研究成果指出,年齡愈大、肝功能指數、C肝病毒濃度愈高、病毒為第一型基因型(為較難治療的基因型,而台灣與日本是第一型基因型病毒較多的國家)、或已有肝硬化的患者,未來罹患肝癌的風險愈高。

相對的來說,這也是疾病進程快慢的因素,值得患者有所警惕,並應更積極接受治療,期待早日治癒的一天。

  由於目前並沒有疫苗可有效預防C肝病毒的感染,因此最好預防C型肝炎的方法就是避免體液或血液的接觸;同時也提醒高危險族群定期篩檢C肝,把握在轉變成慢性肝炎前接受有效治療的機會。 (選錄自《健康世界》441期,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世界e學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