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啾~塵蟎在想你!
台灣居家常見的過敏原以塵蟎最多,約佔90%以上,令過敏患者的生活產生極大困擾。
文/呂怡貞審稿/台大昆蟲系榮譽教授 徐爾烈,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徐世達
台灣位於亞熱帶,海島型氣候終年溫暖潮濕,人口與住家密集,是塵蟎繁殖生長的理想環境。惟有認識塵蟎,根據其習性改善居家環境,方能使這個令人頭疼的小生物遠離,讓過敏患者也能享有健康生活。
塵蟎不是昆蟲 到底什麼來頭?
蟎類(mite)約有四萬種,分佈於世界各地。
人類生活範圍常出現的蟎類,有以人畜皮屑和毛髮為主食的室塵蟎、寄生於穀物的膨腹蒲蟎、倉儲室裡的黴蟎、寄生於鼠類的鼠蟎、寄生於鳥類的鳥刺蟎、土壤中的甲蟎等。
蟎類在生物分類為節肢動物門蜘蛛綱蜱蟎亞綱,並非昆蟲,是蜘蛛與蜱的近親,有八隻腳。台灣常見的室塵蟎有16種,以屋塵蟎(歐洲室塵蟎)最多,佔55~75%,粉塵蟎(美洲室塵蟎)次之。
蟎的食性複雜,舉凡一般有機物,例如人類或動物脫落的皮屑與毛髮、動植物纖維、昆蟲碎屑、植物、黴菌、酵母菌等,都是其食物來源(有的蟎類也會吃無機鹽類)。當食物供應不足時,塵蟎連自己的排泄物甚至同族的屍體都吃。
1960年代,胡佛斯特(Reindert. Voorhorst)等人發現室塵蟎會使人類過敏,人們也發現某些蟎類對農業亦有威脅,例如植食蟎會吸食植物汁液使其在幼芽期捲曲、破壞果實表皮使水果變色(如俗稱的火燒柑)、腐蝕中藥材成粉狀,弗氏無爪蟎則會危害糧庫中的穀物。
但蟎類不全是害蟲,如捕食蟎便是植食蟎的天敵,1970年代美國曾大量釋放以防治吃食草莓的葉蟎。
塵蟎和蜘蛛的形體不同,蜘蛛在頭胸部和腹部之間縮隘形成腹柄,塵蟎則為整體的軀體,前方有口器,藉此攝食與攝取水份。
塵蟎具有鉗子狀的腳,且末端帶有吸盤,可牢牢抓握物體或附著於皮屑毛髮,全身呈乳白色或紅色,體長只有0.1~0.4毫米,很難以肉眼察覺。
蟎類的生命週期包含七個階段:卵、前幼蟲、幼蟲、第一若蟎(protonymph)、第二若蟎(deutonymph)、第三若蟎(tritonymph)及成蟲,不同種類的蟎生命週期不完全相同,如常見的室塵蟎便無前幼蟲期與第二若蟎期。
塵蟎雌蟲一生約會產下20~50個卵(最多可到300個),完成一世代僅需20~30天,平均壽命三個月。
溫度22~26℃、濕度70~80%為最適合塵蟎生長的環境,因此台灣的氣候條件非常有利於塵蟎生長,舉凡床墊、床舖、棉被、枕頭、地毯、沙發、草蓆、榻榻米、窗簾、毛巾、衣物、布偶、各式織品等,塵蟎都可棲身,加上有大量人類掉落的毛髮、頭皮屑、皮膚脫落角質、指甲縫碎屑、人體污垢等,都是塵蟎的佳餚美饌,於是臥房成為室塵蟎的天堂。
塵蟎無論活的蟲體或屍體碎屑,全身上下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都是過敏原:(1)電子顯微鏡下的塵蟎;(2)鉗子狀的腳;(3)腳末端帶有吸盤;(4)塵蟎的屍體;(5)塵蟎的排泄物;(6)塵蟎的卵。
(徐世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